DSC06103.JPG 

" I shall return " 這是1942年3月11日,麥克阿瑟奉美國總統羅斯福命令,在科雷吉多爾登上魚雷艇撤離菲律賓時發下的誓言。

麥克阿瑟軍旅生涯有大半時間都在菲律賓度過。當時菲律賓還是美國的殖民地。1937年底,麥克阿瑟從美國陸軍退伍,旋即出任菲律賓陸軍元帥,協助組建菲律賓陸軍。1941年歐戰開打,7月華盛頓下令菲律賓陸軍與駐菲美軍合併,並將麥克阿瑟轉服現役,晉升為中將,出任美國在遠東軍區司令。同年底,日軍對菲律賓發動攻擊。由於判斷錯誤與裝備不足,菲美軍無法抵擋日軍的進逼。1942年2月22日,羅斯福總統下令麥克阿瑟撤離,到澳大利亞指揮盟軍反攻。雖然迫於無奈,且心有不甘。但是從這句名言裡可以聽出麥帥當時充滿自信,且豪情萬丈,還有他對菲律賓所背負的責任。( 以前我以為麥克阿瑟說的是 " I'll be back "。no,no,no.......這是阿諾史瓦辛格說的 )。

盟軍在太平洋戰役中採取了 " 跳島戰術 "( 蛙跳戰術 ),逐一收復被日軍攻佔的島嶼。( Thank God,還好由於麥克阿瑟對菲律賓所背負的承諾,也為了報復他被迫離開菲律賓的屈辱,羅斯福總統沒有採用海軍上將尼米茲的建議:孤立呂宋島,轉而進攻台灣。避免台灣成為美日決戰的戰場,遭受無情戰爭的摧殘 )。1944年10月,美國在菲律賓雷伊泰灣(Leyte Gulf)海戰 (萊特灣海戰) 中擊潰日本聯合艦隊。10月20日麥克阿瑟從萊特島登陸,在風雨中他發表了感人的演講 " 菲律賓人民,我,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回來了" 1945年3月2日,麥克阿瑟登上魚雷艇,象徵性的從科雷吉多爾上岸。隨後他繼續指揮盟軍在遠東的作戰,率領盟軍將節節敗退的日軍趕回日本,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麥克阿瑟代表盟軍在密蘇里艦上接受日本的投降儀式,此時的麥克阿瑟達到了他軍旅生涯的無上光榮。

在大馬尼拉市( Metro Manila )東南的Golbal City,有一個二戰美軍軍人公墓與紀念館(American Cemetery and Memorial)。坐落於一片高原上,佔地152英畝。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於太平洋戰爭中陣亡的美軍將士與菲律賓和其他盟國戰士。

 DSC05718.JPG DSC05726.JPG DSC05730.JPG

整個園區分為兩大部分。

 DSC06097.JPG

第一個部份為墓碑群:

11個小區塊以同心園包圍紀念館。

DSC06089.JPG 

這其中包括16,933個十字架,

DSC05768.JPG DSC06067.JPG 

和164個授勳的六角星墓碑。

DSC06062.JPG DSC06050.JPG 

總共為17,097個白色大理石墓碑所組成。

據說所有陣亡將士的骸骨都已經運回家鄉,所以在此地只是立碑紀念。

第二個部份就是被墓碑群包圍在中心的紀念館。

DSC06024.JPG 

其中包括一個小教堂。

DSC05931.JPG 

外牆浮雕的是傳說中的英雄聖喬治(St.George),腳踩的是他所戰勝的惡龍。在他上面的則為他所奮鬥爭取的理想目標;自由、平等、國家和美好未來。

裡面是一個小的祈禱室。

DSC05852.JPG DSC05859.JPG DSC05860.JPG

小教堂的前方是兩個半圓型石牆,環抱著紀念館廣場。廣場裡一邊飄揚著美國國旗,另一邊則是菲律賓國旗。

DSC05866.JPG DSC05873.JPG

石牆上刻滿了於太平洋戰爭中失蹤的將士名字。

DSC05793.JPG  DSC05807.JPG

"這裡紀錄的是那些為國捐軀而長眠於未知墓穴的美國英魂的名字"。

DSC05808.JPG 

"同時於名單裡的還有那些與美國袍澤一起為捍衛菲律賓與爭取自由的菲律賓人"。

DSC05821.JPG

DSC05839.JPG 

包含菲律賓人總共是36,286位,其中還有21授勳人士。

在長廊的兩端,還特意以馬賽克在牆壁上鑲崁了25片地圖,詳細描述了1941-1945年太平洋戰爭中的各場戰役。

DSC05796.JPG DSC05893.JPG DSC05982.JPG

我到訪的這一天並非假日,整個園區感覺靜謐莊嚴。

 DSC05805.JPG DSC05989.JPG DSC05992.JPG DSC05948.JPG 

區內綠草如茵,而且修剪得非常整齊。不時可以看到工作人員操作著工具穿梭其間。就是靠著這些大量的工作人員的辛苦勞動,才將這一大片的園區維護得如此乾淨整潔。

DSC06025.JPG DSC06027.JPG DSC06036.JPG DSC06046.JPG

園內的氣氛顯得非常安靜祥和,難以想像6,70年前的西南太平洋海域,為了驅趕侵略者,為了伸張正義,也為了確保後代子孫的和平安寧,在這裡進行了一場場驚天泣鬼的惡狠戰役。多少年輕生命,在正值人生最美好的黃金歲月時期,為了一個神聖使命,放下自己所愛,告別故鄉,遠涉重洋,投身進入一場可能連自己都莫名所以的戰爭,最後的結局卻是戰死異鄉。總共53,383個名字靜靜排列在園區內的十字架與石牆上。一個名字代表著一個壯烈犧牲的年輕英魂。看著一排排的十字架,數著一行行石牆上的名字,也許這時候你才能強烈感受到 " 一將功成萬骨枯 "。

前幾天剛好重看了戰爭經典片 " 紅色警戒 " ( The Thin Red Line )。影片描述的剛好是太平洋戰爭中的瓜達康納爾島戰役。如果 " 搶救雷恩大兵 " 試著傳達給觀眾的是 " 戰爭的殘酷與血腥 "。那麼紅色警戒要探討的就是當人類面對戰爭時的恐懼感。這部片子不再像我們小時候所看的充滿了個人英雄主義的戰爭片,一切回歸人性本質。片子裡一直不斷在詢問著生命為何物,為何神要置人於如此殘酷的戰爭中,對生命充滿了無奈。鏡頭裡南太平洋島嶼上漫山遍野的長草,傳遞的是無止境的恐懼。人的生命是脆弱的,戰爭是荒繆的。當慘烈的殺戮結束後,沒有人了解戰爭的真實意義是什麼。

馬尼拉的美軍公墓與紀念館由美國戰爭紀念館委員會(American Battle Monuments Commission)管理。該委員會負責管理與維護全球24個美軍公墓與25座紀念館。若有興趣知道這些公墓與紀念館在何處,可上網址 www.abmc.gov 查詢。而園區這塊地是菲律賓政府無償借予該委員會永久使用。

 園區於每天早上9:00開放入園參觀。

入園費用;免費     需帶身分證明文件,入園時要登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fr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